Search

在蘋果網上版還是免費的時候,我簡直覺得買實體報紙是自我懲罰。

不用給錢,網上可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在蘋果網上版還是免費的時候,我簡直覺得買實體報紙是自我懲罰。

不用給錢,網上可看到完全一樣的文字內容,還要額外加上精彩的動新聞。反而付了錢,卻要天天得來一大疊廢紙回來要處理。這筆帳,誰都會算。

從此認定,還買實體的只會是不擅上網的老人。我咁in,點會買報紙貼錢畀人笑?

再加上免費報紙泛濫,實體報形象更加低下。講真,不用付錢你塞一份來,我也不想要。

漸漸,我連幾錢一份報紙都不知道。間中會懷念實體報——就是每次洗完跑鞋要晾的時候。

這種思維,近十年,一直無改。

直至近這個星期,天天看實體報,我才幡然想起以前的時光——十幾二十年前,天天看兩份實體報,雖然行禮如儀,天天如是,但也在心中留下了若干精彩篇章,可能是一篇社評,可能是副刊一篇隨筆,總還是留了痕。

反而近十年,所謂睇報紙,可能已變成一程車打瞌睡之間「碌幾碌」的行為。很多也許精彩的篇章,往往就會因為標題「不吸睛」就錯過了。

隨即我想起近年不少網媒的所謂「吸睛」標題:

最抵買XX,第一位竟然係呢個牌子
XXX,背後原因極催淚
XXX崩壞,網民驚嘆:我看到了什麼(附上事主對比照,近況那張當然馬賽克處理)

我明白網媒記者「跑數」壓力很大,但也坦白說,這樣的標題,真的令人頗厭倦。

再加上習慣了網絡千篇一律的版面,再看回實體報有大有小的圖像,有花心思設計過的版面,我才明白,為什麼同一樣的內容,用上不同的載具,就是會出現截然不同的閱讀效果。

所以,別覺得你每天花十元是額外捐獻,是勉為其難買疊紙回來墊煲底攝波鞋。你付的錢,是買回排版美術設計的匠心,是買回不用給標題綁架的字字句句,買回更佳更純粹的閱報體驗。

還未說,近日大堆越見精彩的廣告彩蛋。

就像一齣《教父》,你不在大銀幕看,改用手機用電視,你還是可以看到同一個馬龍白蘭度——但你卻永遠看不到足以埋藏心中良久的Vito Corleone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
蝦叔IG:http://www.instagram.com/hasuk42195
蝦叔網頁:http://hasuk42195.com/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馬拉松愛好者及專欄作者,文章散見於香港《晴報》、網站「runrun」、「運?
View all posts